“不拘一格”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第一工作室的教学展”围绕教学主题展开,分为基础教学、考察临摹、创作教学等三大板块,其中也包含了工作室历史沿革和精品课程介绍。全方位的总结和回顾了工作室20年来的教学面貌和历 ...
学术主持:吕品昌 顾 问:孙家钵 策 展 人:王伟、牟柏岩、李展 展览统筹:王川、谭斌 开幕时间:2019年7月16日上午10时 公开课时间:2019年7月16日下午2:00~4:30 展览时间:2019年7月16日——9月10日 主办单位:中央美术学院 景德镇陶文旅集团 承办单位: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雕塑系 景德镇陶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中央美术学院陶溪川美术馆 展览地点:景德镇中央美术学院陶溪川美术馆 参展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第一工作室师生 启拨心智 “不拘一格” 写在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第一工作室的教学展之前 第一工作室在雕塑系一直是深受学生欢迎的一个工作室。我想这中间有三个方面的因素。 一、延续历史、传承有序 无论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正式实行工作室教学,司徒杰先生主持的第一工作室算起,还是1996年恢复第一工作室建制之后孙家钵教授主持工作室教学,再到今天王伟教授的担纲。其核心的教学理念和思想是一贯的,即实现“西体中用”的雕塑艺术传承和发展。其历史延续性和教学稳定性得到充分展现。只不过早期更侧重于以民族雕塑研究为抓手切入教学。而在孙先生主持下,逐渐建立起了跨语境的、重视雕塑规律与语言认识的格局和模式。 二、理念清晰、特色鲜明 历史的积淀和长期工作室教学经验的积累,逐渐形成了自身的教学传统和教学特点。教学内容侧重于青年雕塑艺术家素质的培养和雕塑造型语言基础的训练,从中国当下美术实践和时代文化语境出发,积极寻求可利用的资源,自觉融汇中西,在工作室的教学理念中,既不是纯粹的延续本土主义,也不是西方文化的移植和挪用。而是一个在不断变化中包容了中国传统和西方文化思想并承载了中国现代化的生存与发展理念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雕塑教学模式。 三、言传身教、教学相长 一工作教学一贯遵循艺术规律,崇尚学术,始终保持一种严谨的治学传统和优良学风。而这种传统始终与时俱进的接受新的文化理念和艺术表现形式,敢领风气之先。教师们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气氛和活跃的学术氛围。这种良好的传承与孙家钵教授的专注和情怀是分不开的。孙家钵先生是一位有着丰富教育经历又充满艺术睿智的引路人,长期以来他一直保持与学生、其它教员共同上课创作的教学风格,每堂课必亲自示范和讲解,与学生交心、交朋友,虽已退休仍然关心和支持工作室教学,他的这种身体力行、启拨心智的方法和风格深受学生爱戴,也深深的影响了工作室的青年教员们。 20多年来,一工作室在孙家钵、王伟教授和全体教员、学生的共同努力下,一方面坚守具象传统,另一方面不断的发展自我更新自我,以开放的心态和与时俱进的精神、不盲从潮流,思考自己在当代的处境和位置。以脚踏实地的艺术劳作,走出了自身坚实的有特色的发展道路,“不拘一格降人才”(清·龚自珍语),打破常规培养出了一批批活跃于中国乃至世界舞台的艺术人才。 “不拘一格”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第一工作室的教学展”围绕教学主题展开,分为基础教学、考察临摹、创作教学等三大板块,其中也包含了工作室历史沿革和精品课程介绍。全方位的总结和回顾了工作室20年来的教学面貌和历程。展出的作品形式多元,题材丰富,体现了策展人的策略和心智。 具象雕塑曾经是我们学院雕塑教育的基本形式和主杆结构,今天它仍然是中央美术学院雕塑教育学科中的重要教学方向。但这个系统随着时代的发展,也不断在变化和完成自我更新。今天的这个展览既是一个关于雕塑教学和人材培养的研究性展览,更是现实主义雕塑在当代发展新的可能性的学术探究。它不仅仅是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一个工作室成果展示,同时,也为中国的雕塑教育和社会进一步关注现实主义雕塑教学和研究提供了良好契机和平台。 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副院长 雕塑系主任吕品昌 2019年6月22日 基础教学作品 王朝 《湖南的女孩》86×76×36cm 彭俊豪 《小人体》74×20×22cm 徐文 《老头儿》160×40×55cm 刘向昱 《伫》30×10×10cm 创作作品 孙家钵 《屈原》160×115×105cm 王伟 《七岁半》 17×28×29cm 牟柏岩 《CHEER!》72×60×65cm 李展 《渚》100×54×30cm 赵悠 《灵山》430×120×50cm 王明泽 《无心的观望》40×47×192cm 王川《木·相系列》 40×50×120cm 王俊婷 《凝视系列》120×40×8cm 曹轶 《学生时代#1》40×40×40cm 李含 《相扑之二》63×46×52cm 田建新 《玩物》200×200×200cm 王乐庆 《陈寅恪》120×45×35cm 刘向昱 《芜》尺寸可变 吕鑫杰 《坐着的男人》60×70×130cm 考察临摹 邹达闻 崇庆寺临摹 田建新 碑林博物馆、麦积山、庆阳北石窟临摹 赵悠 庆城博物馆临摹 费璇 四川临摹 雕塑公开课 名称: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第一工作室央美陶溪川美术馆公开课 时间:2019年7月16日下午2:00~4:30 地点:景德镇中央美术学院陶溪川美术馆 主讲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孙家钵先生 内容:60~80公分男人体写生示范 孙先生正在下苑的工作室创作《鲁迅像》 孙家钵 1940年生于北京。现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第一工作室导师。1955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59-1965年在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学习,师从滑田友、王临乙、曾竹韶等先生。1965-1978年毕业分配在福建工艺美术研究所工作,两年后下放清流县古坑公社河背大队务农改造。后又调至福建维尼纶厂供销科任采购员。1978-1980年在中央美术学院读研究生,1980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1986-1987年应邀赴约旦YABM×RK大学文学院教授素描、水彩、雕塑,并赴欧洲考察。木雕作品有《老北京》《老把式》《大姑娘》《老母亲》等。陶瓷雕塑《牧归图》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铜奖。1982年参加法国巴黎春季沙龙展览。1985年参加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的“半截子美展”,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1997年在中央美术学院举办“孙家钵木刻展”。2008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片段日记——再现孙家钵工作室”个人展览。作品为中国美术馆及日本、法国等国家和我国澳门地区的美术馆和私人收藏。 |
2019-06-25
2019-07-11
2019-06-21
2019-06-13
2019-06-14
请发表评论